- 2025-02-082025年武昌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及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申报指南
- 2025-02-08洪山区2025年项目申请(0-15岁残疾儿童康复)要求通知
- 2024-11-24“梦想启航 禧乐同行”文艺汇演活动
- 2024-11-10赋能之旅|让星孩用独特的方式拥抱自然
- 2024-10-11永旺超市“幸福的黄色小票”禧乐老师参与拉票活动
- 2024-09-25“快乐农场”让孤独症儿童快乐起来
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
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在印发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中提到,近年来,随着诊断能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儿童孤独症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
部分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可以达到正常水平,而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点。
早期言语交流能力与儿童孤独症预后密切相关,早期(5岁前)或在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言语功能者,预后一般较好。
儿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影响很大。病情越重,智力越低,预后越差;反之,患儿病情越轻,智力越高,预后越好。
儿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还与伴发疾病相关。若患儿伴发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疾病,预后较差。充分了解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卫生部办公厅还谈到了干预的原则,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因儿童孤独症患儿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