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11永旺超市“幸福的黄色小票”禧乐老师参与拉票活动
- 2024-06-28“星星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尖端技术将为孤独症患者带来福音
- 2024-06-02武汉禧乐联合武汉贝赛思国际学校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
- 2024-05-12兴业银行母亲节关爱活动
- 2024-04-052024年世界自闭症日武汉禧乐在黄鹤楼开展倡导活动
- 2024-03-20禧乐小朋友和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们植树
小风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小风是一个极度不听话的人。一次,小风不小心把妈妈的杯子摔碎了,在妈妈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再买一个就好,那天过后妈妈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忘了这件事了。
直到有一天周末,小风拿回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和之前小风不小心摔碎的一摸一样的杯子。这个时候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小风并不是一个难调教、不听话的孩子,只是不过是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看似对所有事情都不上心,但其实都在细心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像小风这样“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并不少,同时他们还有一个专属的呢称“高敏感人群”。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太敏感”“想太多”这是高敏感。也许是听到恼人的噪音也许是闻到了不喜欢的味道,自己往往难以忍受,但身边的人却好像一点反应也没有,这也是高敏感的一种表现。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ople,HSP),是由美国的Elaine Aron博士提出的,它不是疾病名,也不常见于医学领域,而是被归类在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范畴汇总:换句话说,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性格。但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ople,HSP)往往总被误认为是自闭症。
拒绝标签!高敏感儿≠自闭儿
如果说你的孩子常常情绪化,比如固执。好看的玩具他不要,就要那个破破烂烂的小盒子,或者出门一定要走在格子里,一定要用家里红色的小杯子才喝水。这些偏执、强迫症的行为,让不少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
那么,高敏感的表现一定等于自闭症吗?
自闭症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往往会表现出惊恐、愤怒或者强烈的恐惧感,当然,高敏感型人群也会对这些刺激行为表现出类似行为。
但是,自闭症和高度敏感人群之间的区别在于,自闭症人群往往存在”社会交往缺陷“。自闭症人群难以进行正常的与人眼神交流,无法作出正确的情绪反应,同样对共情能力、理解力等,都没有良好的响应,而高敏感人恰恰相反。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敏感性质都各不相同。高度敏感的人往往更容易有强烈的共情能力、同情心、直觉,更能容易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家长们往往因为孩子的一些内向行为,而将敏感认为是自闭症,当然,这是不合理的。
孩子天生就比成人更加敏感,他们会小心翼翼的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用他们仅有的感觉去判断身边的对与错。
他们更容易因为一些芝麻小事而忧心忡忡,比如今天妈妈没有拥抱自己,又比如今天妈妈叫我,我没有及时回应所以她生气了,哪怕其实家长没有生气,他们也会陷入自责,导致自己神经紧绷而感受到压力,最后就是产生各种负面表现,比如逃避上学,难相处、任性、不听话等等。
但仍有家长疑惑“我的孩子如果不是自闭症,那为什么不懂得表达出来?”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ople,HSP)特别容易因为一件事情,因为身边人的不理解而出现沮丧的情绪反应,也可以说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因为情绪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被责怪、排斥,让他们变得更不敢表达自己。
我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高敏感?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复杂的。对于天生高度敏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真的不擅长沟通,但却会非常在意语言。别人说的一字一句,哪怕只是无意的玩笑,都可能对他们的内心带来伤害。这是高敏感人群的缺点,因为他们把语言看得太过于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但他们仍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比如高敏感的人非常能够轻易的知道他人的想法,能够预测他人的行为,但这样会有两种结果:他们能轻易的让别人拥有好的交往乐趣,但因为感受了太多他人的感受,让他们常常分不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就像是失去了自我一样。这就是属于过度敏感的范畴。
我们不应该对高敏感人抱有偏见。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能采用适当的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敏感,自然就能避免孩子因此产生负面情绪。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拥抱接受孩子的高敏感性。
高敏感既不是疾病也不是某种障碍,是当事人天生具有的特质,且倒不如说是一个人对细微事物的快速反应的表现。
我们不妨将孩子的高敏感看作是一个优点,是他们内心细腻的一面,如果能好好利用孩子敏感的这一个特点,相信在未来对于孩子的人生也将会大有不同。